一個微笑一份友誼 巴斯山伊武 96.12.04
(大溪姑娘-錦月姐)
我躺在馬偕醫院急診室病床上,醒來見到床邊站個人影,定睛一看竟是高中同學-錦月姐。與我同窗不到一年的她,接到醫院的電話立即趕了過來,讓我感到十分的驚喜與溫馨。
1968年我讀延平補校高一時,邱錦月與我同班,她是桃園大溪人,身材不高,年齡只比我大幾個月,所以尊她為錦月姐。她有顆暴露在外的牙齒,笑起來時十分可愛,因而引起我的注意。因為我聽不到聲音,不敢找同學談天,在她得知我是聽障後,常主動找我聊天,談功課,我也因她的關係,而展現出難得的笑容,就這樣「一個微笑一份友誼」開啟了我們同窗的情誼。更巧合的事,是晚上下課後,我們都是坐同一路線的公車,又在同一站下車。起初在放學回家途中,偶而聊幾句話而已,談不上深交。真正與她交往,是星期日由宿舍外出用餐時,常會在羅斯福路耕莘文教中心,旁邊的廣東汕頭飯館碰到她,才知道她就住在汀州路,離我住處不遠,如此經常的見面,縮短了兩人之間的距離。
我小時候時因發高燒而導致耳聾,從此再也聽不到聲音。小學上音樂課時,老師從來不教我唱歌,也不會看五線譜,所以我的音樂課是零分。當她知道我很喜歡唱歌,就自告奮勇要當我的歌唱老師,對喜歡唱歌的我,不啻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。她有紮實的音樂底子,我從她那兒學會看五線譜,及如何把聲調的高低、仰昂、頓挫控制好。雖然我唱的歌五音不全,聲調荒腔走板,但她從不嘲笑我,反而耐心地指導,糾正我的發音。她說唱歌時應把情感融入歌聲,很自然地唱出來就行了。那時我戴上助聽器可以聽到聲音,但是,聽能還是有所限制。所以她幫我選的歌詞,大都是以4/4的拍子為主,這樣唱歌時較容易跟得上拍子的速度,也比較易學會。每次唱錯了,她總是笑咪咪的糾正我,讓我不再害怕失敗,因而學會了唱歌。
高二時,學校舉行秋季郊遊活動,由松山商職徒步到南港十八羅漢洞,中途在相思林裡休息時,我在她的指揮下清唱「綠島小夜曲」,她的雙手隨著音樂旋律的高低、快慢,有節奏地上下揮動如仙女之舞,加上我的發音與眾不同,歌聲獨樹一格,同學聽了都拍手叫好,連一向不苟言笑的英文老師,也跟著笑歪了。
在荒野郊外唱歌的這件事,三十年後仍令我印象深刻。高中畢業後各奔前程,她搬到三重市,我則繼續未完成的學業,進入台北工專,就這樣失去了她的音訊。現在每次唱著這首綠島小夜曲,腦海就會浮現不厭其煩教導我的錦月姐,心中總是充滿了感激之情。「一個微笑一份友誼」,錦月姐,您讓我在青澀的年代渡過了美好的時光。現在您在何處?多麼期待能再次與您見面,表達我的謝意呀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奇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